名家访谈
证书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访谈 >
名家访谈

欧阳中石先生访谈


时间:2013-05-21 11:06 作者:樊子轩 来源:未知

欧阳中石先生访谈

欧阳中石先生 访谈

 

 

         欧阳中石,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主修中国逻辑史。现为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他治学广博,凡有所涉,俱臻化境,在逻辑、国学、音韵、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学科都有精深的造诣。其作品享誉极高,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瑞士均有重大影响。

●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

●他酷爱粉墨丝竹,深得奚派真传,不在梨园却被公认为“奚派掌门人”;

●他学富五车,涉猎极广,在国学、逻辑、戏曲、诗词曲、音韵学等方面都有极深造诣;

●他从教多年,从小学教到博士后,桃李满天下。

●这位一生经历颇为传奇的人物,就是山东籍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近日,本报   记者在欧阳中石先生来济期间,在舜耕山庄采访了这位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家。

 

         初次见到欧阳老先生,是2007年的5月,当时因其行程匆忙,未来得及深入采访。再次见到老先生,是今年1月16日,大明湖扩建聘任欧阳先生夫妇担任顾问的仪式上。今年已满80岁的欧阳老先生面容慈祥,一手扶着拐杖端坐在沙发上,平和从容,安之若素,与素常的老者并无二致。

在会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身为书界泰斗的欧阳老先生,仍不失山东人的热情诚朴,他与人交谈的姿态,谦谦君子、平易近人;他对问题的态度,坦荡包容、旷达高远,让记者又一次深深地感悟到,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学问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境界,是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境界和修为……

 

经历:

从“少无大志”到国学大师

         欧阳老先生虽然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头脑清晰。也许因为少小离家的缘故,说话中并无乡音,而是正宗的京腔京韵。

         老人家对记者说,自己从没有想过要当书法家。读私塾时,到了下午就是写字,想不喜欢都不可以。而且小时候写的字就一般水平,算不上拔尖。那时不知道长大以后要干什么。“抗战时期,城里不能留了,我们就都躲到乡下去。乡下没有学堂只有私塾,我就进了私塾。后来我从乡下回到城里的洋学堂读书,几乎是见什么喜欢什么,什么都想学,绝对是见异思迁。上了大学才落实了专业。可是到了我们毕业的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要建立转业思想。因为当时没这么多地方需要教逻辑的,所以我们必须转业。我就想啊,你说我算是个干什么的?所以,我给自己这一生总结了十六个字: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

        欧阳老先生上世纪50年代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说起他的授业恩师,那名单可真算得上是“群星璀璨”。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季羡林;诗词方面,有张伯驹;艺术方面,有齐白石、奚啸伯;书法方面,有吴玉如——— 跟这样一批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泰斗大师学习,定会终生受益。

         欧阳中石曾说过:“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当然,这是欧阳先生的谦逊。几十年之后,他的学问和成就,已经与他的这些恩师们并驾齐驱,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熠熠闪光。…

 

友情链接:书画艺术杂志社官网CCTV艺术频道海峡两岸艺术文化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