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锋,号笔耕斋主、辍耕斋主,别号一峰。曾任河北科技报社主任编辑,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法、绘画,长期坚持临习古今名家书法,苦练基本功 。在书法领域,真、草、隶、篆通学,尤以隶书见长;在绘画天地,山水、花鸟、人物兼练,以山水为佳。在篆刻方面,从普通木料到各种专用石料,他均能凭精湛的技艺展现篆刻的精髓。
武锋书法
武锋先生是六六届老高三,仅差十天就可以走进考场参加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决战。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他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瞬间变成了泡影,他便和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一样,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经受了水深火热、脱胎换骨的“锻炼”,直到 1968 年才“毕业”回家务农,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命运却并没有抛弃他,他的毛笔字当时在故里已小有名气,回村务农一年多,公社革委会发现了他这个人才,让他到公社当了理论辅导、通讯报道协助员。虽说每月只有 15 元工资,生产队里给计工分,但在当时却是令很多农村青年流涎的美差。在之后的日子里,除了忙于公社的日常工作,便是每年夏秋两季被抽调到县里筹备农业展览,理由自然是能写会画。除展板设计外,最后的版词还要亲手用毛笔写,这就使毛笔字略胜一筹的武锋有了用武之地,也为他提供了练字的机会。于是他开始由以前的书写楷书、行书转而重点练习展板通用字体——手写仿宋和隶书。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基础较好,或者是工作需要、压力大的缘故,他的字很快就有了长足进步,在展板上一写,竟一炮走红。尤其是展览的轰动效应,他的字在县机关的知名度大增,以后每年的展览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有些机关还请他写字布置会议室、写写牌匾和标语。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于 1975 、 1976 年代表县、地到省展览馆筹办河北省根治海河展览、农业学大寨展览,并被选中书写版词,每人负责一个展厅,专写隶书,一写就是十天半月。想不到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农民能在全省各地筹展人员强手如林的阵势中技压群雄,独一被选中,足以说明他的实力。名声在外了,县里有人便开始向他索字,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隶书。那时写字还只是用白报纸(即现在的双胶纸),内容多写毛主席诗词,也不用装裱,外圈用广告色做一点装饰效果,便就是书法了。
大学毕业、到报社工作后,见得世面大了、接触的人多了,写字的机会更多了,报纸的标题字、省直机关的奖状奖牌,少不了他的笔迹;各类展览,他都积极参与,参展、获奖作品也多以隶书为主,加上他坚持不懈地临习碑帖,使他的隶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作品润格:书法:500元/平尺
书画:1000元/平尺,收藏电话:
15313537230 QQ:2512225401